114年全運會女籃銅牌戰終場哨聲響起,代表臺北市、效力WSBL台元女籃的中鋒蔡佩真,在一如往常帶領全隊向對手敬禮、擊掌後,教科書等級的籃下腳步、宰制領空的籃板與封阻、十拿九穩的中距離、神來一筆的外線砲火、拚搏到底的奮戰精神,都隨著永遠可靠的後防與背影,高掛球鞋正式退役。
。10號的故事從這裡開始
「高中到滬江只剩10號,加上自己個子高大、個位數會比較單薄,後來就習慣都穿10號了。」幾乎成為蔡佩真註冊商標的背號,從一而終的選擇跟個性一樣務實。
小時候因為愛玩,爸爸的朋友牽線詢問溪湖國中的陳瑞麟教練,讓她去練籃球看看,玩票性質開始接觸這運動、懵懵懂懂學習規則和打法,教練沒有給他們太多壓力,卻也從此結下不解之緣。「沒有他,我可能也不會打球。」
升國二第一次獲選參加潛力培訓營,當時教練團李亨淑、楊淑芬、唐敏華陣容堅強,她的動作被說像在抱西瓜,「我第一次覺得自己跟不上」。除了是唯一低年級生,同行還是姜鳳君、劉君儀等學姊,所有的訓練都是震撼教育。「那時候體認到原來自己接觸的籃球和原本想像有很大的差距,對他們來說,自己等於什麼都不會。」
。人生定向的轉捩點
由於當時蔡佩真的身高已經很突出,又經過培訓洗禮,社甲各隊陸續來談建教合作,在學校舉行家長說明會「搶人」,台元高規格組團到訪,「歐膩」李亨淑教練、裕隆錢一飛教練、時任球員的同鄉周泓諭,甚至請來蔡爸爸在警界的長官,展現招募這位潛力長人的重視和誠意。
與家人討論後,蔡佩真提到最終選擇台元的關鍵:「滿喜歡歐膩在訓練營時細膩溫柔的風格,加上爸爸是裕隆的超級球迷啦!」正好升國三之際教練轉調,球隊可能有變數,她順勢應台元之邀轉學北上,開啟未知的籃球旅程。
「沒有她,就沒有現在的我。」每每談起「歐膩」,蔡佩真總是這樣說。
那年國三只有蔡佩真一個人,練球也是「跳級」直接跟著台元大姐們一起,自己在場邊練習基本動作,大隊練習結束,李亨淑教練會再留下來帶她進行一對一訓練,例如持球踩軸心腳腳步來回20趟、動輒做3-5組,歐膩對動作特別嚴謹,她回憶笑說:「真的會升天!」
但也正是如此,讓她的中鋒籃下動作打下非常紮實的基礎,而這樣訓練加練的日子持續了快一年,上高中後,李亨淑教練慢慢修正她的投籃姿勢,並要求中鋒也要有外線能力,對她後來球風養成影響甚鉅,「都是因為有歐膩的堅持」。
長大後蔡佩真才知道,當年培訓營也是李亨淑教練看重她是可造之材而指定選她參加,因而一直銘記在心:「有後面的成長,是歐膩帶著我一步一腳印練出來的,有後來的成就,她也佔很大一部分。」
。20季WSBL全勤寫紀錄
WSBL創立迄今20季,蔡佩真不但是首屆就參戰的開朝元老,而且是以球員身份全勤的唯一一人。
期間共351場出賽成果豐碩,維持穩定命中率累計3354分(含兩分球四成七、外線破三成、罰球七成二),送出626次助攻、374次抄截、353次阻攻,抓下驚人的3002個籃板(含單場最多27籃板)仍是賽會紀錄,足見攻守兩端的全面貢獻。個人獎項坐擁10屆籃板后(含9-13連五季)、3屆阻攻后、2度獲選年度防守球員,都難有後起之秀再出其右。
數字和獎項從來不是她刻意追求的,卻是默默努力最忠實的紀錄。
對抗的中鋒從同期的鄭慧芸、林紀妏,到中生代的鄭伊秀、黃湘婷,再到聯盟新血蕭豫玟和洋將,搭配的後衛從麥雅惠、馬怡鴻,到彭詩晴、張歆可,再到彭曉彤,蔡佩真球員生涯跨度之大,可以說另類見證臺灣女籃世代的更迭。



她分享這些年感受到打法球風發生變化,從早期high-low中鋒連線,到現在注重配合鋒線的拆解處理,另外中鋒具備中長程投射能力成為趨勢,而自己年紀漸長防守更顯吃力,當對位到4號位,守太縮會投、太壓迫會被過,都是場上累積足夠經驗後需要面對的考驗。
在台元經歷不同教練帶隊,其中林建平教練執教期間讓蔡佩真印象深刻:「他給球員很大發揮空間,大家要想戰術可行的變化、場上應變需要做什麼,每個人都可以提出意見討論。」跟一般接收教練指導的方式不同,與隊友溝通、臨場找解法,是滿特別的經驗。
近年旅外、轉隊愈趨頻繁,自始至終效力同一隊實屬不易,但蔡佩真15歲隻身北上一路至今,台元女籃對她來說已經是家一般的歸屬感和使命感,只要球隊需要,她都希望能繼續付出,延續這份情感。「我國三還是小朋友就來到臺北,當時都是大姐們照顧著我,現在自己長大了,也有義務帶著學妹前進。」
。始終無緣的亞運獎牌
在無役不與的國際賽中,亞運一直是蔡佩真追尋的目標,卻始終抱憾而歸。
18歲首度入選國家隊,準備迎接2002釜山亞運初登場,結果賽前備戰期大扭,且因是第一次扭傷需要休息比較久,同年接著U20、U18還需要她效力,因而從隨後世界盃和亞運出征的12人名單被割愛,當年隊友拿下亞運銅牌。
時隔四年備戰2006杜哈亞運,無奈心臟突發問題,跑一跑會缺氧喘不過氣的狀況越來越頻繁,連帶影響練習,多次檢查確認心臟多一條血管,需要開刀才能根除,但因為她太期待不想放棄,還跟極力反對的家人和防護員吵架,最終考量身體和生涯還是忍痛退出,當年隊友奪得銀牌。
2010年廣州亞運,加入培訓第三次終於踏上自己夢想的舞台,但因當年徵召不利,以不是「完全體」的國家隊陣容出征,可惜沒能帶回獎牌。
2014仁川亞運再度入列,剛好與女籃世界盃賽程衝突,中華隊奪牌機會大增。銅牌戰對日本二軍,蔡佩真與劉君儀連線發威,率隊上半場大幅領先,沒想到下半場換陣戰況風雲變色,自己直至第四節末段遭反超階段才重新回到場上,讀秒階段又走步失誤,斷送最後追分機會,獎牌也拱手讓人。
「日本逆轉有多開心,那個畫面我現在還記得。」蔡佩真形容就好像獎牌放進口袋又被拿走一樣失落,尤其前一年還在東亞運擊敗日本一軍,當下結果真的完全難以接受。「我回到房間又氣又難過一直哭,覺得付出很多還是拿不到獎牌,真的很遺憾。」
多年後2022杭州亞運延期、接續2023亞洲盃辦理,那次培訓原有詢問她的意願,但自己因傷勢不理想和多方考量未能參加,也不希望佔用年輕球員的名額,就此告別亞運。
。重新被認識的那一年
亞運爭牌失利後,蔡佩真坦言對國家隊心灰意冷,多次婉拒徵召,直至2019年才重披戰袍,或許是很多新球迷認識她的起點。
當年季後正好想轉換訓練環境,傷勢也調整到可控狀態,在外籍教練Albert Kenyon Wagner「三顧茅廬」邀請下,決定再試一次,連原本不打算參與的黃凡珊和彭詩晴也同步回歸,她有點不好意思:「是我逼他們的啦!」
與好友重逢並肩作戰,加上逐日轉播、社群關注都不可同日而語,她說:「再回到國家隊很興奮,球迷好多,感覺很不一樣。」
瓊斯盃先是輸日本、中華白,又敗給紐西蘭,士氣遭受打擊,不過而後在主場球迷面前,延長賽戰勝菲律賓、最終戰2OT扳倒強敵韓國,她重新體會全隊一心一起拚的感動,整體打得盡興開心,坐鎮禁區的表現也隨後迎來「佩真大神」、「定海神真」等美稱。
只可惜亞洲盃在強敵環伺、紐澳夾擊下,全隊沒能延續狀態調整到位,該屆最終第六作收。不過與不同夥伴激盪的火花,讓她重拾為國家隊拚戰的動力。
。近30年球員生涯始終如一
從初心者成長成為臺灣女籃指標性人物,至今28年的籃球生涯,蔡佩真可貴的不只是一路堅持的精神,還有始終如一的態度。
無論上場或先發與否,總是竭盡所能貢獻並支持著球隊,場上全力對抗拚搏、場下放聲吶喊加油,暫停積極抓著隊友提醒、不厭其煩地討論,甚至賽後無私跟對手中鋒說明動作,再到場外關心來看她的親友、球迷,每一場、每一年都是如此,一面消化著低潮和打擊,轉而把正向和溫柔的力量,用不同的方式帶給身邊所有的人。
「我對自己不算很有自信,也不認為自己是厲害的人,只是覺得當越成功應該要越謙虛。」蔡佩真提到,每當努力到一定程度或有所表現受到稱讚時,她總會捫心自問:「我真的有大家想像的那麼好嗎?」
不過也如同2019初次搭配的學妹告訴她一起打球「很有安全感」、知道她無論如何都會在禁區,這些聲音讓她對自己的能力有更多認識。「透過做我一直在做、覺得應該要做的事,還有別人回饋的想法,讓我確定這樣做是對的、方向是對的,就更持續努力去做,有受到肯定的感覺。」
打籃球一路走來,家人的支持也是蔡佩真強大的後盾。從前在球隊遇到挫折都不太會讓家裡知道,不過最挺他的的球迷爸爸用行動表達,看比賽轉播、賽後打電話陪伴檢討外,買齊各大報剪報、列印出線上報導、比賽錄影DVD都仔細收藏,紀錄著她的一切。
延伸閱讀:謹記父親的砥礪 蔡佩真發憤重登籃板后座
爸爸過世後,她更重視陪伴家人的時光,更多相處時間和彼此關注下,每當在家鄉彰化出賽,或全運會等重大賽事時,全家都會到現場看她比賽,讓她備感珍惜。
。學習與傷和平共處
蔡佩真高三時被稱為「三棲國手」,同年從三月高中聯賽、五月社會甲組聯賽,到七月第一次入選中華隊打瓊斯盃、十月參與亞運和U20集訓,十一月起投入U18集訓比賽,隔年一月再接著總統盃,雖然汲取各層級滿滿經驗值,卻也為龐大訓練量和密集賽事付出代價,嚴重磨損髕骨,以致19歲腳就必須開刀。
早早種下不可逆的傷勢,為了減緩痛感有時還得「蹲著跑」,慶幸後來打法和訓練量有所改變外,在台元遇到防護員堃源,助她逐步找到好轉契機。
堃源當時在球隊負責重訓和治療,為了照顧傷勢,跟蔡佩真培養出革命情感,不僅身體力行陪練重訓、練壯了買新衣服給她、堅持加重量堆肌力拉強度,並用「你要ㄍㄧㄥ住」鼓勵她,甚至當她入選國家隊,雖然考量傷勢負荷一度勸阻,最終仍情義相挺自願開車到淡水,就為了親自監督個人訓練內容。
即使後來離開球隊,看到蔡佩真比賽狀況不理想,還主動聯繫幫忙治療,蔡佩真就利用假日往返林口持續進行恢復。她心懷感恩表示,自己膝傷狀況穩住、能撐到「臺灣女籃最年長」41歲才退役,「要謝謝有他帶著我做的那些努力」。
曾笑說自己多年征戰「沒有一個關節沒受過傷」,卻鮮少歸咎傷勢,爭搶球免不了碰撞,依然時常拚命到撲地,讓大家忍不住捏把冷汗,蔡佩真只說:「當我選擇籃球這條路,決定了也喜歡這件事,就想把它做好。」加上球隊照顧、教練體諒和運科進步的幫助,讓她有自主空間調配訓練,也有足夠時間休息再回到場上。「我會更覺得自己要好好把傷養好,繼續做我想要和喜歡做的事。」
。退役的決定到球員最終戰
過去就曾多度因傷考慮褪下戰袍,蔡佩真季前萌生正式退役的想法,除了球隊規劃,堅持「能打還是想打」的自己也相當掙扎。
「我的左半邊實在是滿坎坷的!」從上季季後賽拉傷小腿,到去年九月一次下雨重摔傷到坐骨,影響聯賽備戰時程,後因著急跟練上場,又陸續發生滑囊積水、跟腱撕裂,因而不得不緊急「關機」,年後重啟換膝蓋腫脹,動作根本無法用力,到季末再回歸,「狀態已經整個掉、調不回來了」。
好不容易回到場上反覆遇到考驗的時候、感受身體可能無法負荷訓練量的時候、上不了場的挫折感大於想繼續拚戰的心的時候、媽媽唸著有傷就休息不要那麼辛苦的時候,賽季過程她在心理層面不斷調適。「還是很希望在最後的賽季能有好的狀態和表現,沒能健健康康打完、有個圓滿的結局比較遺憾,覺得滿可惜的。」
尤其拚冠時期自己更是幾乎動不了、真的沒辦法打。「如果自己無法上場,但隊友一起努力拿到冠軍,那樣退休感覺還是不太一樣。」她提到台元連續兩年例行賽第一、冠軍賽第一場贏球,在期待已久又被看好下最終被「直落三」,對自己、對大家都是滿大的打擊,加上是許多好戰友的最後一季,沒能擊敗國泰拿下冠軍同感可惜,也是球員尾聲另一大遺憾。
時序拉到10月22日,全運會銅牌戰再遇臺南,蔡佩真回想身為球員的最後一場:「那天其實超緊張的。」因預賽對戰落敗無緣分組一進決賽、四強再輸新北無緣衛冕只能爭銅,全隊戰戰兢兢,自己前兩節待在板凳,隊友紛紛詢問:「佩真姐你怎麼了?不舒服嗎?為什麼不上場?」
她坦言因對手打速度戰,擔心自己身體狀況跟不上,漏人需要補防會變成負擔,所以即使是意義重大的告別戰,直到下半場教練希望她才上場,但自認狀態和表現不佳,原本一路領先到第四節被追近,她內心焦急也怕舊憾重演。
「暫停一度很感傷,想說真的是最後一場比賽了,還好最後拿到銅牌,喜悅蓋過很多其他情緒。」頒獎典禮時,同樣完成球員最終戰的黃品蓁一句「佩真姐20幾年辛苦了」致敬,更讓她少見地眼淚決堤。
蔡佩真表示,全運全隊並不算調整到位,人手也有限,包括黃品蓁腳傷硬撐、打到膝蓋腫了,大家都為這比賽付出很多,看著握在手中一起拚來的銅牌,她慶幸結局算是「不完美中的完美」。
。邁向40的新篇章
籃球的起點有賴兩位教練的啟蒙養成,而能經過那麼多個年頭依然在台元女籃屹立前行,除了球隊盡心栽培和教練隊友相伴,蔡佩真還想特別感謝目前執掌裕隆集團的執行長嚴陳莉蓮。
「她看著我從小到大,而且一直很關注球隊!」由於嚴陳莉蓮也是女籃國手出身,以前會每週抽空跟球員打球、投籃,如今每當裕隆、台元有比賽,也不時見到她坐鎮場邊觀賽提點,雖身為執行長,跟球員的關係始終很緊密。
當年隊長麥雅惠從台元退休後,嚴陳莉蓮就提出希望她兼任球隊管理,賦予不同責任和機會一路至今,讓蔡佩真點滴在心頭:「從我還是小球員,到現在接軌轉職,她都很照顧我們,自己也才因此能有延續籃球緣分和回饋的機會。」
對蔡佩真來說,退役不是句點,而是籃球生涯一段落的翻篇。
轉任教練這條理所當然的道路,總把球隊擺在第一的她,卻經歷了一番長考。自認時時需要掌控全局、通盤考量的角色力有未逮,決定以更熟悉的管理身份繼續陪伴也協助訓練,從自己的專長和觀察角度更即時、精準地幫忙學妹,尤其是中鋒所學的傳承。
以前身為球員,她專注把球打好、帶領球隊完成目標,轉換身份後要做的事不同,如何善用經驗推動隊友前進、如何從中著力就很需要智慧。「要作為球隊和教練的橋樑,當雙方溝通遇到問題,要怎麼潤滑、化解,這是自己目前在學習的課題。」
。退而不休,未完待續
10號堅毅身影,經歷20季WSBL全勤奮戰,回望近30年的球員生涯,轉身邁開40+的步伐。
展臂、起跳、抓牢籃板,俯身、拚搶、撲向地板,推進有高塔在前引領,退防有堡壘守護在後,就像一直以來那樣,守住籃下的領空,也守住籃球精神的底線,蔡佩真永遠準備好為那顆六號球竭盡全力,未必是時時搶眼的存在,卻絕對是從不缺席的安定力量。
告別球員身份,換種方式「在場」,重新校準位置,我們依然可以相信並期待她繼續為女籃帶來的精彩時刻。
「佩真姐,辛苦了,謝謝你!」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