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特輯】一場17年前開始的改革 名為「努力」的日本籃球

日本隊

「以快制高」是日本女籃的拿手好戲,連續兩屆亞洲盃她們以此武器,強勢擊退中國和澳洲收下冠軍金盃,也追平自亞錦賽(亞洲盃前身)開辦以來的四連霸紀錄。如今更挾此佳績自信滿滿喊出「東京奧運奪牌」,一步一步踏向數十年前就設定好的終極目標。然而日本女籃可非過去歷史上的傳統強權,自1972至2011年間長達30年未奪下亞錦賽冠軍。至此不禁令人好奇,是什麼樣的契機讓她們有此蛻變?

延伸閱讀:【亞洲盃】打出安心感籃球!日本扳倒澳洲,四連霸只差一步

日本隊亞洲盃冠軍照
追平亞洲盃四連霸紀錄後,日本信心滿滿目標拿下東京奧運獎牌。

名為「努力」的日式籃球

「希望日本籃球也能在世界舞台上有所發揮」抱著這份遠大的夢想,2002年日本籃協公布「JABBA變革21」計畫。這份長達20年的計畫基礎是「培育」,基層、教練、國家代表隊,三者互相影響、互利共生(如圖1)。概念乍看之下平凡無奇,背後卻有一套經過縝密思考、適合日本人的籃球體制。

日本籃球體制
圖1:由基層培育、教練培育、代表隊培育所組成的20年計畫,是日本籃球近年昌盛的原因之一。圖片來源:日本籃協官網

如何活用日本人的民族性創造「日式籃球」?眾所皆知十分「努力」的日本精神展現於球場後化做大量跑動、精確的走位,他們也堅信善於解決問題的日本人,能在球場上靈活預判斷、解讀比賽,傳出一次又一次的好球。這些特點在今日的日本隊中展露無遺,而這一切並非無中生有,是當年確立目標之後,一代一代修正而成的模樣。

努力的精神不只融入球風,也成為建立制度的骨幹。這套由下至上的「Endeavor(努力)」金字塔(如圖2)是日本全國遵循的選材體系,選手按年齡分級、程度分隊,在其中為了尋求「更高層級」而力爭上游。數量龐大的地區性隊伍為正規訓練降低門檻,有興趣的小孩都有機會一試。47支都道府縣隊、9支區域隊伍則層層往上,挖掘出具有潛力的選手成為代表隊成員。統一的指導原則是計畫另一大核心概念,不僅對於選手而言不需適應體系,也讓各層級教練能快速掌握選手程度。

日本籃球體制
圖2:日本創造名為「努力」的金字塔體系,讓籃球選手們在其中力爭上游,「エンデバー」就是"Endeavor"(努力)。各層分級類似於臺灣的鄉鎮市區(如大安區)至縣市(如臺北市),最後則是大區域(如北台灣、南台灣)圖片來源:日本埼玉縣籃球協會官網

注重細節追求卓越

「Jabba變革21」已經走到尾聲,日本籃協從中汲取不少經驗,自2016年開始推廣新的培育方針,這次他們更注重細節,結合運動員身體成長曲線,修正各年齡層的指導方針。他們也列出許多菁英選手應有的特質,希望能實踐於日常生活之中。最後提醒基層教練注重個人潛能而非團隊勝利,甚至大膽提出學校代表隊的角色淡出,15歲以下層級禁止區域防守也是近期熱門議題。總而言之,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挖掘選手潛能,重要的是「讓日本籃球在世界嶄露頭角」。

日本籃協網站上放了不少指導方針,看得懂日文的球迷不仿前往瀏覽,會有不少收穫喔!
連結:日本籃協網站

踏出屬於臺灣的第一步

如何將這樣的「日式經驗」應用於臺灣籃球?「Endeavor」肯定無法照本宣科於臺灣完美再現,但日本能經過縝密思考建立制度,並且有不急於求成的耐性,這個過程絕對值得仿效。或許我們能由思考如何活用臺灣特色打出「臺式籃球」開始,一步一步替未來奠基、替20年後的臺灣籃球鋪出屬於自己的路。

延伸閱讀: